每天晚自习,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北校区工程管理系的教学楼里热闹非凡。多个教室内,工程管理系组织的“BIM中心”“AC工作室”“Midas结构设计工作室”“512工作室”的师生们激烈讨论着。
“以前总觉得课余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排,现在有了工作室,不仅能将专业内容应用到实践中,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512工作室的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班的李铭说。
各个工作室的背后是工程管理系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打造的“第二课堂”。工作室依托工程管理系专业的师资资源,结合学生专业课程和兴趣需求,围绕“三维数字技术的工程数据建模”“机器人应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IT创新”展开。
2021年开始,工程管理系开始着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室”模式,通过发力“工作室”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竞赛及校园文化活动,为工程管理系学子创造了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在激发学生活力、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的同时,工程管理系也将“工作室”作为载体和支点,惠及全体在校生,实现学科知识的更广传播和更多交叉,促进学校优良学风建设。
“通过工作室凝聚兴趣小组继而进行‘项目化’研究,工作室不仅成为了专业课程的延伸,更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应用平台。”工程管理系主任石晶瑜表示。
“项目化研究”这个关键词贯穿了工程管理系“BIM中心”“AC工作室”“Midas结构设计工作室”“512工作室”的教学实践过程。而学科类竞赛成为检验教师教学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的试金石。
BIM中心
“BIM中心”由教师田磊担任指导教师。2021年7月,学院北校区鸿德教育园开工建设。工作室成员2019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尚晓涵、邱佳慧、刘国军、刘宇峰、徐伟、李志鹏组成“鸿德BIM牛人队”,耗时20多个月,将模型作品与现场施工相结合,完成作品《鸿德文理学院鸿德教育园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鸿德教育园培训大厦BIM技术应用》,并分别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筑梦杯BIM应用大赛高校组二等奖,第九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此外,团队还多次参加比赛,先后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建设类院校BIM数字工程技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本科组三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职业技能竞赛高校组三等奖、2023年第六届建模大师杯全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大赛三等奖。
“BIM中心”工作室成员2020级土木工程专业王旭瑞、刘浩楠、张月、李景泉,工程管理专业樊林林组成的“鸿运当头队”完成作品《BIM技术助力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崇德楼施工阶段综合应用》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筑梦杯BIM应用大赛高校组二等奖。2023年9月,学院塔利校区开工建设。团队紧跟学院步伐,其作品《鸿德塔利校区品字楼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获得第十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团队还参加了2023年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并获得团队二等奖。
“BIM中心”工作室成员2021级工程管理卜凡奇、王媛,2022级土木工程樊文丰、曹景连、2022级工程管理专业肖雅鑫、那英组成的“创想未来队”完成作品《品而第之·雁栖新月—鸿德塔利校区BIM技术施工阶段应用》获内蒙古第八届筑梦杯BIM应用大赛院校组二等奖。团队在参加的2024年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
AC工作室
AC工作室由教师崔镇涛担任指导教师。于2024年成立的AC工作室建立虽晚但发展迅速。成立当年,AC工作室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孟雪、乔雅亭、张霞三名同学分别获得华北五省内蒙古自治区大学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和华北五省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二等奖、三等奖。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张丽霞和李佳聪分别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银奖、铜奖。如今,工作室从最初的16人已经发展到44人,并在人工智能、游戏开发、网络营销等多个热门领域开始深耕细作。
Midas结构设计工作室
Midas结构设计工作室由工程管理系副主任兼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孔凡广担任指导教师。旨在让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可以深入学习和探索结构设计的奥秘。2023年,Midas结构设计工作室2021级土木工程专业邓鑫 、高佳星 、方虹锦获得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内蒙古赛区最佳创意奖,2020级土木工程专业王爽、葛云博、李芃洋获得该比赛优秀奖 。2024年,2022级土木工程专业金泽平、李婉馨、袁梦露获得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内蒙古赛区三等奖。如今,团队从最初的9人已发展到30人。
512工作室
512工作室由教师刘银、张博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工作室始终围绕智能教学系统研发为核心,深耕人工智能、物联网、全栈开发等前沿领域。在2024年华北五省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中,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张展、钟小龙、白凤、王一波与2023级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韩云霄共同组队荣获全国二等奖,队伍还获得了挑战杯比赛中荣获省级铜奖。
“一个个教师带领建设的工作室,不仅使教师队伍形成了团队,也让学生队伍形成了梯队,在工作室中把专业课堂与兴趣课堂结合起来,让每一名学生在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阅历,汲取前行的力量。”工程管理系副主任兼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孔凡广说。
如今,工程管理系的工作室“集群”已成为人才培养的“孵化场”,项目化研究的实践方式让课堂与赛场无缝对接,这不仅培育出一批批理论扎实、实践突出的复合型人才,更构建起“教师领路、学生接力、赛教融合”的良性生态。工作室既是师生共研共进的 “加油站”,更是应用型教育创新发展的“试验田”。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度推进,工程管理系将继续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学科竞赛为引擎,在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之路上持续深耕,让项目化研究的育人硕果在更多实践场景中开花结果。
学院工程管理系供稿
编辑:郭晓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