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
本次公共选修课为各校区学生开设面授、网络多门公共选修课程。现将选课、上课事宜通知如下:
一、选课原则
各系学生,可任选1门公共选修面授课程和1门公共选修网络课程,已修够学分的学生可不选。鸿德六艺课程也是公共选修课程面授的一种,学生可选择。
公共选修课程(面授和网络),1门课程考核合格,计1学分;鸿德六艺,1门课程考核合格,计2学分。
二、进程安排
(一)选课时间:
2025级学生:9月28日(周二)下午14:00—17:30
2024级学生:9月29日(周一)下午12:00—17:30
其他年级学生:9月30日(周二)下午14:00—17:30
(二)上课时间:
公共选修面授课程自10月9日起,共10周;
公共选修网络课程自10月10日起,12月12日结束;
(三)考试安排:
公共选修面授课程随堂考核;
公共选修网络课程于12月15日—19日线上考试;
三、选课流程
登录教务系统→选课管理→选课方案→校任选课。选课完成后,点击“确定”,弹出“选课成功”即可。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查看如下链接:https://www.honder.com/fwzn/index.html



名师简介
王艳凤

王艳凤,教授,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比较文学教学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东方文学学会理事。
教学方面,为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讲授“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概论”“东方文学专题”等十余门课程。2005年主持并完成自治区精品课程“外国文学”。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东方文学研究。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教育厅重大项目以及学校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出版《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比较研究》等学术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科研成果奖:1998年、2003年、2005年分别获学校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2003年获得全区青年知识分子科技创新奖;2003年、200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年获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
荣誉奖:1998年被评为内蒙古师大“三五工程”优秀青年教师;1998年获得内蒙古师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111工程”第三层次;2000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标兵”称号;2012年入选内蒙古师大“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15年获评“内蒙古教学名师”;2016年被评为全国第五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
江鸿

江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人文系主任助理,中宣部新闻发布师资库专家,兼任内蒙古网络视听协会会长。
曾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迄今已出版专著3部,发表新闻评论,理论文章等数十篇。
陈立荣

陈立荣,博士,硕士生导师,2020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1项、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内蒙古福彩中心横向项目1项、教学项目3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张浩兰

张浩兰,副教授,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理学学士。2001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系古代文学专业,主持专业课改一项,开设二门全校通识课,多门专业方向课,获多项教学成果奖。主持、参与国家和自治区社科项目多项。出版专著《王孙迷妄—李贺研究》《神骏走过的记忆—草原文化中的马母题意象研究》《英雄史诗与草原游牧生态文明》《史诗名篇导读》。
内蒙古大学梅兰诗社创始人。主编出版了《雅韵新声》《梅兰诗集》两部师生创作集。
教学成果:首届内蒙古高校“阅读推广”优秀学生社团成果展示活动,获三等奖。2022年“桃李湖畔•书香内大”文化育人思政精品项目创新实践,获内蒙古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22年“一体三维”的文学教育实践育人探索,获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王立华

王立华,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课程:毛泽东思想和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管理心理学、科学社会主义、西方经济学等。
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厅,历年历届中央重要会议精神、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成员;全国“雷锋精神”宣讲团成员。
多年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多次获得自治区和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奖。
获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全区高校“党课名师”荣誉称号。是内蒙古自治区思想政治教育“王立华名师工作室”负责人。
王志义

王志义,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哲学博士学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第一部专著《人才学基础》1—4 编合订本 1986 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于 1987 年荣获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89 年荣获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发展成才奖。《现代化人才培养必须从幼儿园开设外语课入手》刊载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国科学院汉语、世界语对照版),1995 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实验教材 《幼儿英语》1—8 册,4盘带,2000 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 年该成果荣获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二等奖。《做人创造成才》丛书 2000 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合著)。《诺贝尔奖百年大典》1—5 卷,2002 年由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合著)。博士论文《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研究》2006 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年荣获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专著三等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奖。1996 年被评为首届内蒙古师范大学双十佳,首批三五工程学术带头人。《人才学》1-5 卷(第 2 版) 即将问世。其成果先后有 20 多家报纸、杂志、史书、辞书、传记、电台、电视台介绍。
徐英

徐英,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博士,《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员,泰国格勒大学特聘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艺术史。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研究专题”“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古代典籍汉文文献原著导读”“西方人类学经典学术名著导读”“中国区域民族志编撰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工艺美术史”“文献综述的分析研究与选题报告的设计撰写”“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在区内外荣获多项奖励。
吴琼

吴琼,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文学学士。内蒙古电视台新闻部担任记者、编辑、《新闻世界》节目组副组长、新闻编辑部副主任、新闻采访部副主任、主任和栏目制片人、主持人,频道总监等职务。
从业37年,采访编辑制作播出的电视新闻作品几千条。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作品有自治区60周年大型献礼片《世纪跨越-和谐篇》《新东胜-中国西部之星》《书记访谈录》《百姓访谈录》《一日千里出草原》《梦圆如意河》等电视专题片和《我国珍惜植物四合木遭破坏》等。其中《择业与创业》《创业新篇》《我国首胎试管绵羊在内蒙古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降生》等40多篇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各种国家和自治区级新闻奖项。
仇龙

仇龙,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书香》栏目制片人,文艺晚会导演,国家文化部认定高级朗诵教师,内蒙古红楼梦研究会副秘书长,呼和浩特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呼和浩特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
任凤桃

任凤桃,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公共教学部主任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讲授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心理学会理事、内蒙古高教学会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内蒙古高教学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二十多年在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自治区级课题6项、参与各级各类课题4项、出版教材2部。
吴甲才

吴甲才,现任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岩画学会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岩画组织执委。从事古代岩画调查与研究已经有三十余年,期间主编内蒙古《地方文史》三卷,著有《元代全宁路鲁王城兴毁》《日军在白音布通释放鼠疫菌始末》《红山岩画》《菱角部族变迁》《中华玉雕龙出世始末》《县域资源合理配置》等文稿书籍。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社科成果优秀奖和三等奖、国家“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奖。参加过30次国际及地区有关人文、历史、考古、岩画、古建筑艺术等高峰学术论坛并在大会发言交流,在国际、国家、省、市级报刊公开发表论文120多万字,其中《赤峰地区岩画调查与断代研究》《2015中澳印对北方岩画断代初探》分别在俄罗斯科学院主办的《历史与考古》(2018.2期)、世界岩画组织主办的《岩画研究》(2018.2期)核心期刊发表。岩画考古与保护研究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2011年11月13日《玉龙寻踪》第三集和央视科教频道《中国方志—岩画保护》2019年2月10日播出。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历史长篇小说一部《匈奴与东胡之战那些事儿》2018年3月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从2014年起在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讲《岩画艺术鉴赏》课,选修在校大学生达到8000余人。主持并实施内蒙古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本科院校开设岩画艺术鉴赏课建设研究》、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内蒙古文化传播力建设研究基地项目《岩画认知与保护》、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赤峰岩画》和《阴山中段大青山岩画》以及《红山彩陶》调查与研究等多项省级研究课题。
唐俊

唐俊,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现任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职务,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获得过“十佳教师”、“十佳管理之星”、“优秀社团指导教师”、“校长特别奖”、“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内蒙古教育厅教坛新秀”等荣誉。2011—2012年工作于巴基斯坦拉合尔艾奇森学院。回国后从事巴基斯坦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译著四部,著作四部。目前是巴基斯坦拉合尔政府大学《政治经济》期刊、巴基斯坦和平外交研究院《和平与外交》期刊、巴基斯坦《社会科学与经济》期刊、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发展政策、研究与实践期刊》、中央旁遮普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外国评审专家,《太平洋国际期刊》主编。
学院公共教学部供稿
编辑:郭晓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