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呼和浩特疫情来势汹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骤然打响。学院第一时间成立隔离管控组,按照预案设立隔离区,建立起隔绝潜在风险的重要屏障。隔离管控组内,全体教师默默坚守、倾心服务,让隔离区成为充满温情的“抗疫堡垒”。
早发现、早隔离,这是控制潜在传染源、遏制疫情蔓延最有效的办法。学院抗击疫情以来,一位位教师主动请缨,加入隔离管控组,他们分别走向不同的隔离区域照顾起同学们的生活起居。隔离区是防疫战线中的一个特殊“战场”,而董晓晶身处的核心密接(同住人员)隔离区是这个“战场”急难险要的最前沿。
为了尽量减少病毒传播风险,董晓晶主动扛下核心密接隔离区所有工作。一个人忙前忙后照顾隔离区所有人员,无论工作到多晚,第二天早上她必须六点准时起床,招呼大家做核酸,对隔离区内部进行保洁和消毒,之后又到每个房间配送早餐,半小时后,她又逐个房间收拾餐盒和垃圾,身着隔离服,清晨忙碌下来,已是汗流浃背。早晨是工作的开端,更多的工作在后头。全天工作下来,脱下防护服,董晓晶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脸上被口罩勒的留下一道印痕。
“有学院领导带领,有奋战在各个战线的同事,有在其他隔离区和我做着一样工作的伙伴,有那么多尽职尽责的学院教职工,我相信我们这个工作团队。随着学院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清零计划’紧密实施,我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一定会坚持到胜利。”董晓晶说。
董晓晶是众多隔离区工作老师的缩影。疫情发生后,卓拉、张骞迅速入驻隔离区,后来,乌云塔娜、吴明宇又补充进来,之后李研、包昕哲、辛悦泉、徐恩泽、陈凤霞、李晓旭、吴晓慧、韩晓军、贾书源以及北校区王小磊和孟源峰前赴后继进入隔离区。向险而行,关键时刻众多鸿德人挺身而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敌’当前,舍我其谁。有隔离区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还有来自后方源源不断地支持,我们满怀信心打赢这场战斗”王小磊说。
最初一段时间,隔离区常常是“白+黑”连轴转,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是常态。隔离区内工作事多繁杂,入驻的教师常常要做好随时切换角色的准备。搬运防疫物资、做好环境消杀、逐个房间检查隔离人员生活需要的物品,隔离区常常是灯火通明,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进入隔离区至今,卓拉已经度过了20多个日夜,在这期间,她身边的力量越来越足,人手越来越多。在隔离区的日夜,她见证身边的同事来到隔离区和她一起逆行,也看着一批批同学解除隔离开始返乡。“黎明前的夜最黑,但那时候的星星也最亮。现在,最黑的夜已经过去,同学们相继解除隔离,我们仍要站好岗,迎接最后的胜利。”卓拉说。
随着学院疫情防控态势向好,从隔离区解除观察的同学越来越多。在方舱医院治愈出舱的同学也第一时间被老师接回到学校。贾书源接过转运的“接力棒”,带同学们顺利回到鸿德这个大家庭。“隔绝疫情不隔断真情。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不会,同学们见到我就是最大的安心,我们也一定当好同学们的贴心人,和大家共同度过这个特殊时期,这是我们的承诺。”
激战在“战疫”一线,离不开坚强的后盾。武超主动请缨返校,和隔离区内各位老师们配合展开工作,内外配合中,武超全力做好保障、对接、校内转运工作,于此同时他也及时和北校区工作“属性”与他相同的赵隆互相沟通,两人共同做好校本部和北校区的工作。
“隔离区内的老师们都特别辛苦,我要做的就是全力统筹好各个隔离区域,为前线老师提供强力的支持。大家也在一步一步工作中,共同优化工作流程、做好研判分析、完善工作机制,我们的工作越细越实,大家的风险就越小。”武超说:“这几天看着从隔离区陆续走出的同学们,心中特别动容,觉得大家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李晓旭说:“看到解除隔离的同学们挥手告别时,我泪目了,感谢同学们的理解和配合,隔离点微信群内还会‘感谢接龙’。每位老师都特别欣慰。一段时间相处下来,隔离区里老师和同学们的情谊让人难以忘怀。相互守望的温暖,结束隔离的欣然,发自肺腑的感谢,让身处隔离区的老师们愈发坚定了胜利的信心。”
抗疫路上,每一个参与者都是英雄,你抗疫的样子,就是最美鸿德人的样子。隔离管控组用逆行向前的坚毅背影和不眠不休的无私奉献把自己置身于危险和学生之间,他们用心守护学生,用情关爱学生。每个人看似平淡的付出好似微光,但微光成炬,能照亮更多人,能温暖更多人。
编辑:陈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