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中的一员,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教育系2019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赵旭早早守候在屏幕前,观看盛会时,她的内心十分激动。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是全国上下共同答出的满分答卷,这份答卷浓缩了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和众多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作为志愿者中的一员,我倍感自豪。”赵旭说。
进入大学以来,本就是体育迷的赵旭一直关注着北京冬奥会的消息,她想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大型国际赛事中。2021年11月,在得知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赵旭第一时间递交了志愿者申请。
“能够参与冬奥会的志愿者工作,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荣幸。”赵旭说:“为国家作出自己微小贡献的同时也能增加自己的见识,再加上自己是一名体育爱好者,能以志愿者的身份见证中国力量,自己感到十分幸福。”
志愿服务是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志愿者更是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亮丽名片。当时,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100万,最终录用志愿者人数为1.9万,志愿服务工作范围涵盖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几十个业务领域。
通过层层考验,赵旭荣幸成为了冬奥志愿者的一员。1月9日,赵旭启程前往北京,全面接受冬奥志愿者培训。为保证赛会志愿者的专业性,志愿者上岗还要经历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4个阶段。在成百上千次的反复打磨中,赵旭历经磨砺和洗礼,最终她被分配到奥运村安保指挥部工作。
1月27日,北京奥运村正式开村,赵旭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9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集结,全面上岗冬奥村。身着蓝白制服,戴着手套、口罩、面屏,赵旭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专业的服务迎接各国代表团。
“奥运村中安保指挥部工作琐碎繁杂,每一项都需细致严谨,出不得半点闪失,我们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把奥运村保障好。”赵旭说:“打印文件、接听电话、统计数据……岗位虽小,却容不得半点闪失,当好一颗螺丝钉,全力以赴做好志愿者工作。”
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赵旭的志愿服务工作逐渐变得得心应手,她的热情、熟练和专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一句句来自不同语言的问候和感谢,让赵旭感受到了代表团人员洋溢的热情,这些温暖瞬间都化为了服务冬奥的荣幸。在极致、细致、精致的工作状态中,赵旭顺利完成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者工作。
2022年初,在全世界体育赛事已经超过两年没有现场观众的前提下,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的奥运会对大学生志愿者们本身来讲也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早早离开鄂尔多斯来到北京进行培训,春节期间第一次不在亲人身边,勤学苦练中不断增加本领,赵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更在这场盛会中亲身见证了祖国的强大。
“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团结在五环下,这更激发了我们‘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向往。每一位志愿者恪尽职守坚守岗位,在这份志愿者工作中,践行‘参加冬奥、服务冬奥、奉献冬奥’的使命,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展示青年的良好风貌,对我来说是一次特殊的经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以青春力量更勇担时代使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谱写青春华章!”赵旭说。
随着冬残奥会结束,3月16日,赵旭结束了历时两个多月的一线服务和培训闭环,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些许放松。3月23日,隔离结束后,赵旭返回家乡,随后她又马不停蹄的开启“云学习”。
赵旭说:“春已至花已开,道虽长行将至。停课不停学,结束志愿者工作,转换角色,我要继续在学习的路上刻苦前进。以前在教室上课的时候,大家同在一块黑板面前。现在手机和电脑屏幕成为了那块共同的‘黑板’,虽然学习的形式和场所发生了变化,但学习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愿我们早日相聚校园,盼教学楼内再次相见。”
编辑:丁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