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7日,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特邀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岩画学会名誉会长、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连辑先生做客“鸿德大讲堂”,以《如何提高艺术修养》《中国书法的当代话题》为题,做了两场学术讲座。学院领导周玉树、卢凤龙、刘兴旺、王新刚、张雪玉、周伟、各系系主任、相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系师生代表3000余人聆听了讲座。
第一讲《如何提高艺术修养》

11月6日下午,连辑先生在学院文体馆做主题为《如何提高艺术修养》的讲座。

讲座开始,连辑先生表示,当前社会已迈入软实力建设、人格重塑、精神消费和品质消费的新阶段,提高全社会艺术修养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接着,他围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门类分类、审美原则及艺术修养提升路径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阐述。

针对“如何提高艺术修养” 这一核心问题,连辑先生提出需着力提升三大核心能力。一是要提升宏观艺术思维能力,要将艺术观纳入世界观,实现艺术情怀与国家情怀的融合,加强艺术哲学(美学)思维训练,将美的法则作为工作准绳。二是要提升职业艺术审美能力,连辑先生以法国奥斯曼风格的巴黎城市改造为实例,通过详尽分析、比对与鉴赏,为观众提供了具体参考。三是要提升个人艺术审美能力,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培育发现美的眼睛,接受艺术的滋养。整场讲座融理论解析于实例分享之中,为现场听众系统梳理了艺术修养的核心要义,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提升路径。
第二讲《中国书法的当代话题》

11月7日下午,连辑先生在学院和其光楼报告厅做主题为《中国书法的当代话题》讲座。

伴随着学院师生热烈的掌声,连辑先生正式开讲。讲座中,连辑先生首先梳理了当下“书法热”的社会语境,指出这一现象背后是文化自信的觉醒,但也需警惕浮躁化、表面化的认知误区。他强调,书法绝非单纯的笔墨技艺展示,而是以汉字为载体,融合了文史哲修养、情感表达与审美追求的综合艺术形式,其核心生命力在于文化内核与笔墨精神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中国书法的当代话语权建构、国际文化交流传播、市场发展走向等关键问题。他提出,在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交织的当下,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既要站稳自身文化立场,又要主动对接国际语境,通过多元传播路径扩大文化影响力。

结合多年的书法创作与研究积淀,连辑先生分享了对书法艺术的独到体悟。他着重强调,书法创作技法的锤炼离不开长期临摹与实践,但更需以文史哲修养为“字外功夫”根基。他表示,书法创作是创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与个性的生动彰显,唯有深入研究传统经典,从古人笔墨中汲取养分,同时将个人阅历、思想感悟融入笔端,才能实现艺术升华,避免陷入重技巧轻内涵、重形式轻文化的创作误区。整场讲座系统梳理了中国书法的审美传统,阐释了当代意义,深刻揭示书法艺术在文化传承与美育建设中的核心价值与实践路径。

伴随着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为期两天的系列讲座圆满落幕,两场分享既各有侧重又一脉相承。从艺术修养的宏观提升路径,到书法艺术的具体传承创新,连辑先生以深厚的学术功底、鲜活的案例解析和通透的思想感悟,为鸿德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跨越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文化盛宴。
参观校园
在校期间,连辑先生在周玉树等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主校区、北校区、塔利校区。



师生分享感受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反响热烈,纷纷分享收获与感悟。
学院人文系教师李军表示:“连辑先生的两场讲座,让我对‘文学与美育’的融合有了更通透的认知。汉语言文学的课堂不仅仅要聚焦于文本解读、文学理论讲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艺术审美视角体悟文学的深层魅力。比如讲解古代诗文时,可联动书法艺术的笔墨韵律,让学生在欣赏《兰亭集序》的章法布局时,更易共情王羲之的文人情怀;分析明清小说时,可结合传统绘画的留白美学,解读文本中的意境营造。今后,我会在课程中设计‘文学+书法’跨维度实践,引导学生在笔墨与文字的碰撞中,打通文学与艺术的壁垒,既夯实专业功底,又涵养文化自信,真正实现文学教学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初心。”
艺术设计系教师裴瑶表示:“两场讲座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启发,尤其是书法讲座中‘字外功夫’的理念,为我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平衡技法传授与文化浸润提供了明确指引。连辑先生强调的‘文史哲修养是艺术创作的根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艺术创作需要‘技’与‘道’的统一,今后我们会在课程中融入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帮助学生筑牢传统根基、激发创作活力,培养兼具技法实力与文化视野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马明亮表示:“连辑先生的系列讲座为鸿德‘六艺’教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指引。他对美育内涵的深刻阐释,引发了我内心的强烈共鸣。‘六艺’自古就是兼具综合性与系统性的经典育人体系,核心要义在于培育人的全面素养。我院鸿德‘六艺’教学正秉承这一理念,已逐步构建起跨门类实践项目体系,其核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掌握技能之余,打破文史哲与艺术的学科壁垒,深刻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最终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听完连辑先生的系列讲座,我对深耕鸿德‘六艺’教学、落实美育使命更添信心与底气。”
教育系2025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王红钰说:“作为一名励志未来要站上小学讲台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连辑先生的两场讲座让我对小学课程中的美育有了全新的思考。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学要有趣味性。以后我想设计‘汉字魔法’‘书法小剧场’这类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悟,既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又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这场讲座让我更加坚定:未来的小学课堂,要做传统文化的‘播火者’,用美育与文化的力量滋养孩子们的成长。”
工程管理系2023级土木工程专业陈洋说:“我之前一直觉得艺术和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关系,但这两场讲座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连辑先生在艺术修养讲座中提到的‘职业艺术审美能力’,用巴黎奥斯曼城市改造的案例说明审美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让我深受启发,我们未来设计桥梁、建筑,不仅要考虑结构安全,更要兼顾美观与人文内涵,这才是新时代工程师该有的素养。书法讲座里刚柔并济的美学法则,也让我对工程设计中的比例协调、空间布局有了新的思考。接下来我打算主动了解传统建筑中审美逻辑,试着把这些理念融入课程设计,让专业实践多一份艺术质感。”
编辑:梁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