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校友会注册系统 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鸿德要闻

学院科研人打出“组合拳”,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5-04-03
浏览次数:112
字号 【   关闭

科研工作不仅是衡量高校核心职能的重要维度,更是赋能育人工作的核心动力。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始终坚持以“顶天立地”作为科研工作的A指导思想,持续提升内涵建设,通过强化科研项目“培育”、搭建各级科研平台、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等方式,实现了学院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为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成果 “绽新”:多维突破

A1.jpg


A3.jpg

2月6日,周玉树院长向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总统赠送了由他所著并由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出版的关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研究专著《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古代印章文字符号研究——印度河流域文字考源》。扎尔达里总统对该书高度赞赏,并在书上签写"To all the hard work of your team!"(向您整个团队的辛勤付出致敬!)。

A4.jpg


A5.jpg

在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时光辉及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汇良分别到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调研时,两位领导也都饶有兴趣地询问了周玉树院长此书背后的科研故事。

周玉树院长潜心多年研究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古代印章文字符号研究——印度河流域文字考源》是学院科研成果的缩影。

A6.jpg

2023年,周玉树院长领衔北方岩画研究所十多年潜心研究的《赤峰岩画》出版,该书收录了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代岩画,为研究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民族融合与迁徙、文化艺术形态的演变等相关问题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A7.jpg

自学院转设以来,学院获准科研项目总数达33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1项,厅局级项目89项,学院级项目188项,累计下发科研奖励220万余元。发表学术论文581篇,其中高水平期刊论文37篇,出版学术著作256部,获授权专利20件。其中,嘎日迪教授获批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文系张文生主任获批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岩画研究所吴甲才教授的《大黑山史前部族变迁缘由考》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其编著的《阴山中段大青山岩画》列入首批“亮丽内蒙古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并获得“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出版。

另外,学院还为充分发挥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力量和资源优势,与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出版了《中国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为全国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贡献了“鸿德”力量。


二、平台 “拓新”:多点开花

科研平台建设是促进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科技创新服务学院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学院以科研平台建设为契机,强化顶层设计、夯实科研建设、深化交叉融合,依托学院在人文社科领域中的优势,在科研平台建设中不断突破,并涌现诸多特色亮点,实现了科研平台从有到优的蜕变。

A8.jpg

4月28日,学院世界语公共选修课如期开课。截至目前,已有360余名学生选修了该课程。特色选修课背后,是学院近些年在推动世界语教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A9.jpg

2024年10月12日上午,在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刘大为等相关领导的见证下,全国世协秘书处牵手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成立了“世界语教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基地”,基地旨在加强世界语教学推广、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发挥学校的示范作用。当天下午,“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中蒙青年交流基地”在学院史前书院揭牌成立,基地对于开拓中国对蒙国际传播、促进中蒙民间友好交流、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具有创新性、示范性意义。

两个国家级平台在鸿德成立,学院的科研平台也完成“拼图”,构建起了国家级、省部级、院级、系级四位一体的科研平台。

A10.jpg

学院先后获批的内蒙古金融经济研究院、北方岩画研究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及内蒙古新时代少年儿童发展研究基地标志着学院在自治区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学院还先后成立了包括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新闻发布与新媒体研究中心以及鸿建设计研究所三个院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各系部根据学科特点也积极推进科研平台的建设,如教育系的美育研究中心等。

A11.jpg

2024年11月21日,学院召开2024年科研平台工作研讨会。会上,周玉树院长提出“搭平台、建团队、出成果”的发展要求,2025年,学院各科研平台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精准定位研究方向,有序组织开展科研工作,补短板、定目标、明任务,精准布局,主动出击,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人才 “焕新”:多元汇集

A12.jpg

2月8日,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正式聘任深圳湾实验室肿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副所长申雪桐为学院首席科学顾问,聘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研究员、帝国理工学院客座教授、托马斯·林达尔诺奖科学家实验室负责人李宁宁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通过两位顶尖专家的带动,提升全院的学术高度和思想深度,指导和帮助更多的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拓宽学术视野,带动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

A13.jpg

专家引进来、讲堂用起来。学院围绕多方资源,激发科研内驱动力。近年来,学院聚焦各学科特色,积极开展高层次、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通过邀请各学科领域知名专家以及学院引进的博士开展“鸿德学术沙龙”讲座200余场,内容包括开展各级各类基金项目申报、学术道德、科技成果转化等,涉及教育、管理、艺术、历史、文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门类,已成为广大师生喜爱的学术阵地,也成为全校师生了解学科专业前沿的一个重要窗口。学院及各研究中心不断拓宽交流合作领域与渠道,积极组织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和理论热点的学术活动,不断增强学院的学术氛围。

A14.jpg

以“顶天”的视野瞄准前沿领域,用“立地”的姿态服务区域发展,当 “顶天立地” 的科研理念落地生根,当科研平台与科研团队相互激荡,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其科研之路正在蝶变。



学院科技与合作交流处供稿

编辑:栗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