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RESEARCH ACHIEVEMENTS巴基斯坦是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根据2017年巴基斯坦人口普查,巴基斯坦的人口大约超过了2.07亿 ,2020年则超过2.2亿人,是世界上人口第五多的国家。
巴基斯坦的人口普查不包括主要在开伯尔·普赫图赫瓦(KP)地区发现的170万来自阿富汗的难民。在过去的30年中,这些阿富汗难民大多数是在巴基斯坦出生的,他们主要是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俾路支人和土库曼人。
巴基斯坦民族
巴基斯坦国民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族群,主要包括:旁遮普人、普什图人、信德人、沙拉基人、莫哈吉尔人、俾路支人以及克什米尔人。此外存在较小的族群,如:布拉灰人、辛德科人、帕哈里人、辛那人、布鲁绍人、瓦罕人、巴尔蒂人、奇特拉尔人、哈扎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各地区民族的占比(左) 巴基斯坦城市中各民族的占比(右)
旁遮普族(Punjabis)
旁遮普族按人口计算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族裔,约有1.1亿人,占2020年巴基斯坦2.2亿总人口的50.0%。巴基斯坦境内的旁遮普语称为拉亨达语或拉亨地语,或称西旁遮普语,用乌尔都文字书写。旁遮普人有很多的社会阶层,在现代从事的职业很广泛,现今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主要从事农业、纺织业与制陶业。移民到他国的旁遮普人生活条件大多比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富足。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是能占有统治地位的。
普什图族(Pashtuns)
普什图族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民族(占全国人口的15%)以及阿富汗的主体民族;也是巴基斯坦社会中的中介民族,同国内各民族互动紧密。普什图族主要以普什图语为母语。因流动和经商需求,在不同地方生活的普什图人一般掌握了当地主体民族的语言,多语现象十分明显。普什图人因流动性强,是巴基斯坦各个民族中同其他民族接触最多、对其他民族最为熟悉的民族。普什图人也出现了大量离散型社区,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以及中东地区的阿联酋、阿曼、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国,都可以发现普什图人的社区。
普什图族人主要从事游牧业,工商业和服务业。巴基斯坦30个大财团中有3个属于普什图人,巴运输业、全国报业托拉斯、水电开发局、国家银行和工业开发公司等都由普什图人任主席,在高级文官和军队中的普什图人约占15%。20世纪90年代以来, 旁遮普人将普什图人视为合作伙伴, 历届中央政府均有普什图人入阁。巴基斯坦现任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就是来自尼亚济部落的普什图人。
信德族(Sindhis)
信德族是是巴基斯坦的第三大种族(占全国人口的14%),主要分布在信德省、俾路支省和其他一些地区,印度境内亦有分布。信德省因存在大量的封建农业经济,土地对人的束缚很强,因此人口的流动性不强。信德人属于雅利安人种,具有帕坦人、俾路支人和阿拉伯人血统。使用信德语(文字用阿拉伯特殊变体字母)或乌尔都语, 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信德人崇尚农业,祖辈务农。近年来,不少信德人开始经商和搞实业。信德人在巴基斯坦国家政权中处于无权地位, 在经济领域也受到排挤。
俾路支人(Baloch)
俾路支人
俾路支人占据据俾路支省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一些部落仍属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阶段,领主制度(当地人称萨达尔制度)普遍施行。俾路支人是逊尼派穆斯林,不过许多人同时信奉苏菲派的教义。俾路支省的俾路支人,至今仍处于游牧部落阶段。他们除从事畜牧业外,还赶骆驼经商。家庭主要财产为牛、羊和骆驼。俾路支省富含天然气、煤、铬和铁等自然资源,但该省经济以农业为主。俾路支人很少能进人中央内阁和各政府部门,本省内多数行政和司法部门的高级职务都由非俾路支人担任, 在俾省军警中俾族人也只占5%左右。
沙拉基人(Saraikis)
沙拉基人是巴基斯坦旁遮普人的一个分支,说旁遮普语沙拉基方言。他们多数是穆斯林,少数是基督徒、巴哈伊教信徒、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沙拉基人中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移回印度,而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阿富汗和波斯湾国家。
莫哈吉尔人(Muhajirs)
莫哈吉尔人的意思是“移民”,也被称为“讲乌尔都语的人”,在巴基斯坦没有独立的行政聚居区。莫哈吉尔是一个多种族的集体团体,由于世界上最大的大规模移民活动,从1947年开始,印度穆斯林从印度各地迁移到巴基斯坦,从而产生了这个群体。大多数莫哈吉尔人定居在信德省,主要分布在卡拉奇,海得拉巴,苏库尔和米尔布尔·卡斯。在拉合尔,木尔坦,伊斯兰堡和白沙瓦等城市,也有相当数量的莫哈吉尔人社区。在巴基斯坦建国初期,莫哈吉尔人占据着主导地位。独立前时代支持巴基斯坦运动的大多数穆斯林政客都是乌尔都语使用者。莫哈吉尔(Muhajir)一词还用于1947年印度分割后移居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后裔。
克什米尔人(Kashmiris)
克什米尔人中超过70%都信仰伊斯兰教,剩下的人则信仰印度教、基督教或者锡克教。克什米尔人的社会结构是基于大家庭组建而成,然而更广泛的亲属关系网络影响整个族群的动员,这个大家庭是社会决策的一员。他们类似“兄弟会”,通过松散集合促进共同福祉,从而在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合作,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自信。
布拉灰人(Brahuis或Brahvi)
布拉灰人是生活在俾路支省中部和南部的群体,大多分布在卡拉特地区。布拉灰族人大多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教派。因居住地区自然条件不同 ,有的以务农为业,种植小麦、大麦、玉米等谷物;有的以畜牧为业;少部分人当农业工人或从事运输。由于缺乏书面文献,阻碍了部落意识的发展,布拉灰人口的下降使问题更加恶化。布拉灰和周围的俾路支人口迅速同化(包含语言和文化)。
哈扎拉人(Hazara)
哈扎拉人拥有突厥-蒙古人血统,主要居住地是阿富汗中部、伊朗东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主要是在奎达)。哈扎拉族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是阿富汗的人口第三多的民族,人口占全阿人口的9%,在巴基斯坦约有18万。还有许多哈扎拉人以难民身份居住在伊朗以及世界各地。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在巴基斯坦的哈扎拉人经常使用乌尔都语和英语。
阿富汗旅美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孩子》通过主人公少年时期和一个哈扎拉少年的经历,反映了阿富汗1970年代以来的变迁和哈扎拉人被歧视的境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2007年上映,并获得多项大奖。
巴基斯坦语言
巴基斯坦人使用的主要语言是旁遮普语、普什图语和乌尔都语。其次是俾路支语、克什米尔语、萨赖奇语(Saraiki language)和信德语。
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的主要语言。当时政府选择非本土原生的乌尔都语作为统一的象征,并将其作为通用语言,以免于任何巴基斯坦国土上的原生语言优先或凌驾于其他语种。
乌尔都语在国民群体中主要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巴基斯坦近93%的人口会乌尔都语以外的自身母语,对于巴基斯坦人而言,乌尔都语是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或有时是第三语言。许多地区和省级语言被组成该国的民族语言群体作为第一语言使用,旁遮普语有多个母语人口,占总人口的45%。英语仍然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
巴基斯坦人海外分布
由于移民的因素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大量巴基斯坦侨民(Overseas Pakistani)。巴基斯坦人在国外的人口数预估超过七百万,其中大部分在中东、北美、欧洲、亚太和澳大利亚等地,单欧洲就预估有大约240多万的巴基斯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