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系
艺术设计系

党的建设

首页 - 党的建设

艺术设计系党总支开展“红色耀中华,精神传万代”艺术作品鉴赏活动

发表时间:2022-07-15
浏览次数:2790
字号 【  关闭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红旗皆为信仰。要记住,青春之火就是时代之光;要相信,爱国力量就是你我的力量。把拳拳爱国心,荟萃成殷殷报国之情。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微信图片_20220715210619.png

《长征》李可染

讲解分析:

   《长征》是李可染于1978年12月在北京创作的水墨山水大作。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革命博物馆曾邀请李可染以毛主席《七律·长征》为题,创作一幅山水画,横构图的《长征》由此产生,之后收藏在了中国革命博物馆,这是李可染个人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新里程碑式作品。

     1978年,李可染在初稿基础上,重新创作了另一幅竖构图的《长征》,便是这件六尺巨作。画上题毛主席《长征》七律诗句,72岁的李可染重现与歌颂了43年前红军的军事壮举,也是向毛主席表达敬意。 

    李可染主张山水画创作“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红色题材的《长征》被认为是李可染一生山水画创作的大成之作,历史题材的绘画本身不仅需要画家在表现语言上的颠覆和强烈表达,同时要有高超的技巧保证付诸,而这幅《长征》更加切合主席诗词的弘大气魄。

    画面景物横向展现,重山叠积,如犬牙高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画家成功地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豪情与浪漫色彩视觉化。画中山体以浓墨重色写成,块面厚实稳重,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间。全幅结构规整,笔墨精严,气象万千,是一帧文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意义完美结合的精品佳作。《长征》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山水画创作中成就最高,是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的作品,既显露出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又突出反映了时代精神,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宏伟巨作。

    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回顾昨天的长征路,是为了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开辟明天的长征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愿祖国繁荣昌盛!


学生党员:杨孟玥

班级:2018级国画二班


微信图片_20220715211023.png

《淮海大捷》(1959年 )鲍加、张法根

讲解分析: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是一场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乾坤之战。这次战役,以战场规模大、参战兵力多、历时时间长、歼敌数量多、人民支前空前为特色取得了以少胜多的伟大胜利,在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被列入世界百年十大经典战役之一。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次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领导下,浴血奋战,首歼黄百韬兵团于碾庄,继歼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再歼杜聿明兵团于陈官庄。共消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在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作战,表现了人民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华东、中原、华北等地广大支前民工转战淮海战场,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为夺取战役的完全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一战定乾坤。淮海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油画《淮海大捷》选择了以人民解放军在广阔的江淮平原上凯旋挺进的宏大场面作为描绘对象:黎明的战场上,行进中的解放军队伍身披金色的阳光,踏着厚厚的积雪,豪迈地阔步前行。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最动人心弦的一幕是走在队伍最前方的推着独轮车的支前民众,不由得使人想起陈毅将军曾深情地说过的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画面左边,硝烟还未熄灭,前景处在阴影里的敌军俘虏,在一名骑马战士的押解下退出战场,朝着与行进队伍相反的方向走去。画面近景处残破的汽车、装甲车等交通工具也散乱地倒在重重的阴影之中,寓意深长。画面没有像同类题材那样表现激烈的战争场面,而是用大全景的构图,充满象征意味的画面,奏响了一曲雄强的军歌。


学生党员:石星宇

班级:2018室内设计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