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家河》第八集观后感
2019-05-12
听完《梁家河》纪实广播后,跟随广播一起重回了习总书记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扎根农村,情系农村,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与埋头实干的精神深深的鼓舞着我。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站在群众最需要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什么能为农民造福,他就做什么的立场上。于是他就带领村民建了陕西省...
-
《梁家河》第七集观后感
2019-05-12
听完第七集的《梁家河》广播纪实,最突出的就是“实干”二字!我看到行动派习近平总书记“说干就干”,下四川“取经”,“难题一个一个解决,实干就是解决办法。”在建成沼气池之前,不同村民质疑、打击习总书记,不同意这项从未进行过的工程。“好后生哩,别逞能,四川暖,延川冷,沼气在咱这儿办不成!沼气过不了秦岭。”“要是沼气能点灯煮饭,除非母鸡...
-
《梁家河》第六集观后感
2019-05-12
到梁家河两三年后,习近平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他与当地人一样,把土豆叫“洋芋”,把馍馍叫“酶酶”。2009年11月,他到延安考察,仍能讲一口流利的延川话。吃饭的时候,他问陪同的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能不能听懂“酶酶”是什么东西,赵乐际说不知道,他解释说:“‘酶酶’就是馍馍,白面馍馍,也就是馒头,是延川土话。”他熟悉梁家河的每一...
-
《梁家河》第五集观后感
2019-05-12
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度过七年知青岁月的地方,是他读懂人民、读懂中国的地方,是他向全世界诠释“中国梦”的地方。纪实文学《梁家河》第五集修身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在那个农业科技落后的时代,打坝是高强度的劳动。一天要拉200车土,八架车才能拉一方土,在基建队的习近平干活一点也不惜力,干活也...
-
《梁家河》第四集观后感
2019-05-12
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分为12集。第四集的题目是“北京娃,村里娃”。这部纪录片,既是一部教学片,亦是一部励志片。梁家河,一片贫瘠却淳朴的黄色土地,一方艰苦却磨砺的红色热土。“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正是小小的梁家河,蕴藏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1969年1月,习近平迈出人生第一...
-
《梁家河》第三集观后感
2019-05-21
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我看完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第三集之逃离。白净,瘦高个儿的习近平总书记让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青年习近平成为了迁徙大军中的一员。起点是首都北京,终点是革命圣地延安。不过在青年习近平看来,这更像是一种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