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系

党的建设

首页 - 党的建设

《梁家河》第二集观后感

发表时间:2019-05-12
浏览次数:7020
字号 【  关闭

最近看了梁家河,其中第二集美味的酸菜使我受益匪浅。

    习近平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从梁家河开始,一个16岁的少年用镐头、锄头、汗水、智慧改造陕北一个偏避的小村庄。没有豪言壮语的高谈阔论,有的只是挥汗如雨刨土打坝的镐头,有的只是在昏暗油灯下的心平气和拉家话,有的只是一砖一瓦垒起的铁匠铺,有的只是奖品换农具,凡此等等,点点滴滴,实在令人感动。

    让人感触最深的是,习近平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的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 当年的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一要学习总书记攻坚克难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时时处处事事向核心看齐,在情感上忠诚拥戴核心、在政治上坚定维护核心、在行动上自觉紧跟核心。

    二要牢记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总书记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基层组工干部,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作为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有计划的学习、还要高效率学习,最重要是学以致用,学在前,用在前,做好带头人。

    三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吃苦耐劳、刚毅坚定的品质。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带领村民打淤地坝,挖深水井,建沼气池,办铁业社,“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

    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应该有这样的品质,我们要认真学习青年习近平的创业精神,学习习近平的奋斗精神,学习习近平的吃苦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岗位,按照公司战略规划,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