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
教育系

党建工作

首页 - 党建工作

教育系党总支简介

发表时间:2021-04-13
浏览次数:16148
字号 【  关闭

教育系党总支简介


    教育系党总支成立于2020年6月,党总支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教育系教工党支部和教育系学生党支部,两部分别负责教师和学生的入党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其工作顺利进行。在以往的工作中,教育系党总支努力践行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会议精神,认真完成党委的工作部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努力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融入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一、基本情况

教育系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使命,结合本系专业特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教育家精神,厚植教育底色,形成“深耕教育,模范阵地”的党建品牌特色。

教育系党总支开展强师铸魂工程,把教育家精神融入育人的全过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育教学、科研质量显著增强。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助力乡村幼儿园建设,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非遗进校园,组织“百人共剪石榴花”剪纸、开展弘扬“北疆文化非遗”灯笼节、“北疆学子心向党”合唱比赛等美育主题活动。先后成立“美育研究中心”“非遗手工工作坊”“内蒙古新时代少年儿童发展研究基地”。党建引领、思政铸魂,坚定了全体教师“深耕教育”的理想信念;党建引领、提质增效,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教育系先后荣获“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先锋党总支”“内蒙古幼教工作者协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24年6月,教育系教工党支部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树为首批“内蒙古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

二、党建特色

党建特色党建创新集聚优势 凝练成果

(一)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起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党总支按照学院党委要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组织全体党员,全体师生学习讲话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任务来落实,引导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党总支书记带头讲民族团结往事:“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母亲抚养“国家孩子”民族团结的党课,带头申报自治区社科联“内蒙古保育院在‘三千孤儿入内蒙’安置中的历史贡献及意义”项目研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每一位师生的心底。

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育人工作机制,在校“园”合作,校“校”活动中与鄂尔多斯教育实习基地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蒙古族幼儿园和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蒙古族小学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建联建基地,开展铸牢“手拉手”共建活动。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专业特点让非遗文化项目“活起来”。

邀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崔霞进课堂,指导学生用剪纸创作“石榴花开籽相拥,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二十米长剪纸;邀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崔锁莲进《幼儿手工》课堂,手把手指导学生传授“传统布贴”工艺。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古日巴斯尔老先生的“古如歌”开展传承及创新性发展研究,以及非遗掐丝珐琅传统技艺进课堂,举办非遗剪纸灯笼活动,党支部书记带领“鸿传”志愿服务队与蚂蚁义工团共同开展“石榴花开籽相拥”非遗剪纸活动等。

(三)深入美育浸润行动“美”起来。党建引领,美育浸润工程构建了“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2023年10月成立教育系美育研究中心,在全系全面开展深化美育教育和实践研究。党总支带领下有组织、有计划实施美育浸润工程,引导学生认识美、感知美、爱好美、创造美。通过开展系列美育活动,向学生们科普美学知识,丰富文学内涵,从丰富多样化的美育教育中感受美的力量和价值,同时将北疆文化内容融于大的美育观中,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了同学们的美育认识,提升了对美的审美力、想象力、鉴赏力、创造美的能力。在美育教育活动浸润中将德智体劳融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成“五育融合”的目标。迄今为止,美育研究中心开展活动涉及学院各系学生,从专业课到通识课,覆盖面广,内容形式多样化,质量高,师生在美育中陶冶情操,达到以美感人,以美化人的育人效果。

(四)以党建品牌引领师生全面成长,铸牢教师精神之基。

1.培根筑基,铸魂树人,文化涵育,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全面成长和专业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规范。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

2.强教师能力,把专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不断厚植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党总支牵头开展“内蒙古新时代少年儿童发展研究”,获自治区社科联立项,成功获得省级科研平台研究基地,于2024年7名教工党员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有力推进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为服务自治区五大任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