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系
工程管理系

校友之家

首页 - 校友之家

辅导员心声:评助学金,能让我不再背锅了吗?

发表时间:2019-11-18
浏览次数:6893
字号 【  关闭

大学校园里,消费、生活、学习等数据客观地记录和反映了每一名学生的生活水平和状态。在大数据应用如此丰富的今天,它让在大学校园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和贫困生不用亲自发声求助,就能得到高校援手。


助学金的评定几乎牵动了所有学生的神经,也让所有辅导员劳心费神。每年的助学金评定时期,各种关于辅导员的流言蜚语也不绝于耳,比如xx和辅导员关系好所以评了一等,xx得罪了辅导员所以最后被刷下来了。

有辅导员老师表示,自己真是比窦娥还冤哪!助学金评定期间,自己没日没夜地工作,开会宣传、收集材料、审查考核忙里忙外,就是想让助学金能够惠及真正有需求的学生,但最后却难免还要承受这些流言。为什么?

助学金就像是一锅粥,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理所应当该分得一杯羹。对金钱的渴求产生的“比困”心理左右了学生对“贫困”的判断。而如果要摆脱辅导员“独断专裁”的流言,追求公开透明,让学生自述身世,全班投票,又伤害了贫困生的自尊心。

昨晚在微信收到一个师妹发来的语音消息,说有些人为了助学金名额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原来前段时间,班级第一次评选助学金。老师把班委聚集起来形成一个评议小组,由他们来讨论谁具有这个资格。


碍于同学们才刚认识,连彼此的姓名都未必能叫上来,更别说了解各自的家庭经济情况了。评议小组只能通过书面材料来判断。其中有一份家庭情况调查表,上面写明,自己来自农村,父亲卧病在床,只能依靠母亲做农活来维持家庭收入来源。结果助学金下来之后,看到那个同学拿着最新的iPhone,经常在朋友圈发自拍,晒最近又添置了什么新的名牌化妆品。

作为评议小组组长的师妹问我,是不是她做错了。

那一刻,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失落。


其实,做错的是作为评议小组组长的师妹吗?在我看来,错的明明是那些为了助学金而弄虚作假的同学。助学金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它应该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我的一个同学,家住在贵州。碰上节假日的时候,火车票的硬座根本抢不到,一看到软座的价格贵了将近一倍,最后还是选择咬咬牙在火车上站了十几个小时。其他人回到家,可能都还等着父母为他们打点好生活的一切,而他父母常年在其他城市打工,只有春节才能一家人聚在一起。所以从他刚懂事开始,就已经自己扛起家里的大小事务,还有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平日里在学校,一没课他就去做各种各样的兼职,经常忙到很晚才回宿舍。

但就是这样一位需要得到资助的同学,却被一部分生活无忧的人挤掉了助学金名额。

那么,归根究底国家奖助学金本来就是奖励资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但“家庭经济困难”如何判定呢?

大数据让贫困生不必自证清白

校友Shannon在知乎网上的一个回答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一次。2017年7月,他回答了一道问题,其中简述了自己在中科大读本科时的经历。由于经济状况,答主在食堂吃饭时颇为节俭,花费较低,但某天忽然收到学校的邮件,通知自己去领取补助。其实,中科大在监测每名学生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状况,如果月度消费低于一定值,就会为学生提供相应补助。除了受助者本人,大多数同学对此并不了解,较好地保护了受助者的隐私。

中科大则证实,自推行“隐形资助”项目以来,累计已资助4万余人次,资助金额超600万元。但出于隐私性的考虑,校方并未主动公布过细节。隐形资助项目起源于一位校园一卡通消费非常低的女同学,她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但并未被学校认定为经济困难。所以学校希望基于学生消费数据分析更准确地找出经济拮据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快速直接的帮扶。一套独特的算法因此被开发出来,用以筛选消费水平特别低、需要帮助的学生。


学校首先会对一卡通中心获取的学生食堂消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多类学生每月平均消费次数和平均每餐消费额度,然后分析同样消费次数下的所有同学的平均每餐消费额。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综合得出一条当月学校一卡通平均消费曲线和一条预警消费曲线,低于预警消费曲线的学生就会被纳入资助考虑范围。最后跟贫困生数据库进行比对,在数据库内的,基本可以确定资助对象;不在数据库内的学生,经辅导员、班主任核实家庭经济情况后,确属困难的,则将其加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及时发放“隐形资助”,同时让其参与后续助学项目的评审。


截至2017年8月下旬,在知乎网上,Shannon的回答收到超过52000次赞同。有媒体直称中科大基于大量食堂消费数据而进行的“隐形资助”是一场大数据的完胜。与此前媒体时不时爆出高校通过公示贫困生信息、限制贫困生携带笔记本电脑或使用超过一定价格的手机的做法相比,中科大的做法既照顾了隐私,又兼顾了公平。学校积极承担责任,努力找出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而不是将球踢给贫困生,让其自证清白。据了解,南京理工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也在通过食堂大数据对贫困生进行类似的帮扶。


然而基于食堂消费大数据的“隐形资助”模式同样引来了对大数据测算准确性的质疑:如果学生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消费和造假,高校是否能够识别出来?对此,采用相似帮扶模式的南京理工大学曾霸气回应:“(学生)真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获取补助,说明还是在乎这么点钱的,那也属于我们的补助对象。”

所以啊,那些真正不贫困却为了助学金绞尽脑汁、用尽手段的同学不要沾沾自喜;那些真正贫困却没有得到补助的同学也不要灰心丧气,助学金评选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迟早会解决的!物质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