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RESEARCH ACHIEVEMENTS吴甲才编著《阴山中段大青山岩画》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岩画是古代人们在固体山崖上、可移动石头上、利用不同工具,采用不同方法,制作或绘制不同形制图像和字符的总称,《阴山中段大青山岩画》系阴山山脉呼和浩特市管辖范围内的大青山古代岩画,本书搜集整理的岩画范围宽泛,既包括岩刻(在不可移动的岩石平面凿刻、划刻、磨刻、錾刻出的平整的画面),也包括岩雕(在不可移动的岩石上制作出有凸凹立体感的画面);既有石刻(在可移动的石面上凿刻出的字符和画面),也有墨迹(在岩面或古建筑墙体上用笔墨书写的字符和绘制的图画)。
阴山呼和浩特大青山段岩画分为:岩刻、岩雕、石刻及墨迹。连续8年调查,目前,已查明野马图岩画一处,蟠龙山岩画一处,红山口岩画一处,哈拉更岩画两处,兵州亥岩刻岩雕多处,毕克齐岩刻岩雕一处,石人湾石刻一处,丰州金代镶嵌碑刻和墨迹一处。阴山大青山段岩画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了记载曾经在这里征战、劳作、信仰、迁徙、交流而制作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艺术遗产 。岩画研究与保护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揭示文化符号和艺术体态,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展示历史史书未记载的不同时期的地理环境、人类不同时期行为体貌特征、地域间历史演进过程、劳作工具运行方式、人在不同时代的情感等史实长卷。
大青山岩画遗址分布及特点:内蒙古阴山岩画呼和浩特大青山段,岩画遗址主要分布在哈拉更、野马图、蟠龙山、红山口、兵州亥、毕克奇、丰州等地,其遗存数及形制特征:
哈拉更新石器时代星象图岩画3处,这里的古人把尊崇的星图刻磨在两条龙脉最高处。
野马图有9处凹穴岩刻,其中采用世界岩画组织通用的微晶体透视法,对排列有序的金木水火土五星连珠岩刻进行年代测定,其制作年代在公元前204年,距今已有2223年,此年正是盘踞在这里的匈奴冒顿单于收拢东胡领地的第二年,岩刻意义,揭示了春秋战国末期北方两霸的争夺成败,也反映出北方民族已经掌握了观天星预测未来的方法。
蟠龙山回鹘蒙古文“六字真言”13行、藏文4行、梵文7行、岩刻造像1幅、古代岩刻符号2幅。
红山口岩刻及相关建筑遗存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同时,也揭示了宫廷与地方的治理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关系。
兵州亥岩雕不同时期佛造像36幅,镌刻古代岩文3075行,其中八思巴文7行、梵文7行、回鹘蒙古文3022行(回鹘文61行)、藏文33行,古代岩刻符号7处。
毕克奇悬崖峭壁上史前岩画2幅,明清时期造像42幅,不同类型塔40幅,镌刻明清时期岩文315行。
大青山脚下石刻墨迹多处,仅白塔内壁墙体嵌砌石刻碑6块,题记墨迹229幅,其中汉字书写172幅 、契丹文8幅、女真文7幅、西夏党项文1幅、八思巴文6幅、回鹘文11幅、回鹘蒙文9、阿拉伯文6幅、维吾尔文1幅、藏文3幅、满文1幅、蒙文1幅等12种文字。
调查大青山地上古代不同时期岩刻、岩雕、墨迹共3788幅(行)、单体18517个。这些资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北方历史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通过上述岩刻图绘梳理,表明阴山自古是兵家战略要地,也是多民族修养生息之地,大青山不但有厚重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脉流传有序的格局;也是挡风聚气、活化青城首府的天然绿色屏障。
本书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每一幅岩画的地理位置,岩画石质和硬度,个体岩画维度尺寸、刻槽深浅,岩画制作方法,岩画形制、岩画周围环境等数据,做到全面精准测量梳理。在岩画形制分析时,采取考古学、考古类型学、历史学、艺术学、人类学、数理统计学等方法量体裁衣,加以说明。在岩画断代时,对周边地理环境和历史遗存进行梳理,找出有纪年对应关系的共时性,并采用科技手段,如碳14、光释光、微腐蚀等方式进行测年,但考虑到这些样本不足以套扩到整个岩画区,所以多数岩画年代谨慎搁置,不作表述,仅有几处经过科学手段测试证实后,年代标出,以求得到精准、严谨。同时通过电脑绘制线描图,使读者更清晰的看出岩画的形状轮廓、以作为参考。
阴山大青山段岩画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的轨迹,而这些遗存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料,通过整理出版这些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遗存,其意义在于: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研究该区域的历史提供第一手资料,为防损提供数字化保护,为有序打造历史文化景观提供原汁原味的基础资料,填补阴山中段无岩画专著图录的空白。
此书列入首批“亮丽内蒙古重点图书出版工程”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