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
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

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LATEST NEWS

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2018上半年工作简况

发表时间:2018-07-22
浏览次数:10610
字号 【  关闭

一、组织召开了2018中俄德岩画考古学术研讨会

2018年5月4日中俄德三国岩画考古学术研讨会选择乌丹一中召开,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承接俄罗斯科学院和德国考古研究院专家来赤峰考察岩画之际,借此召开研讨会;也是为了庆祝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成立十周年活动的一项内容;其二乌丹一中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创始人周玉树教授等的母校,他始终关系乌丹一中的进步与成长,十年校庆把中俄德岩画考古研讨会放在乌丹一中召开,是乌丹一中及旗市领导对内师大鸿德学院的支持。 参加会议的有前来参加2018中俄德三国岩画考古学术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有: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戴弗列特·叶卡捷琳娜教授,德国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沃特曼·帕特里克先生,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佛吉娃·叶卡捷琳娜博士,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乔治乌思克·伊戈尔博士,德国考古研究院驻北京代表处英语翻译周楚翘女士,俄罗斯莫斯科学校格日瓦什尼克夫·斯丹尼斯列。 来自国内的专家有11位,乌丹一中校长、副校长、教职工及学生共有5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戴弗列特·叶卡捷琳娜教授以《俄罗斯文化多样性》为题,演示了东起远东、西到莫斯科文化古迹;吴甲才教授展示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及双重遗存名录的岩画遗址及与遗址有关的地理历史民俗情况,佛吉娃·叶卡捷琳娜博士讲视了岩画文物保护及修复,乔治乌思克·伊戈尔研究员讲视俄罗斯高原历史与民俗,周楚翘以《古建筑保护》为题,讲述了德国考古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修复古建筑趣事。整个研讨会开的隆重而热情、轻松而愉快,讲者用心、听者认真,受到了与会及知晓会议各方人士的赞赏。

二、开展为期15天赤峰岩画重点调查工作

4月29至5月13日,由学院岩画研究所所长吴甲才带队,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虹雪、刘斌,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陈国芳,鸿德学院教职工张云芝及相关人员参加的赤峰岩画重点调查组,先后在松山区的王家营子、三座店、新店、跃进渠,红山区的红山后,翁牛特旗的白苗子、小凤山、大黑山、毛腦海山,巴林左旗的索贝山等地岩画群进行了调查。其重点放在翁牛特旗四座大山岩画群中。在调查中,我们制定了详实的工作流程、调查登记照片拓片资料、备品管理、吃住行管理、生活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在实地调查测量及数据采集工作中,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今后与我们合作开展广泛深入地岩画研究工作。调查成果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给研究生提供了调查实践平台,让他们直接获得第一手撰写硕士论文资料;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对适应断代条件的岩画,进行了断代实验与研究,成功的对白苗子巨幅无轮廓人面像岩画进行了测年,时间在新石器中早期,距今在7600以上。研究成果在官方的内蒙古日报及中国新闻网、新华社用中英文进行了载播。

三、对狼山、召烧沟岩画遗址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5月18日至21日,由周玉树院长带队吴甲才、陈国芳、黄俊峰参加的阴山三皇岩画考察组,对默勒赫图高勒、格尔敖包沟、召烧沟岩画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实地考察,此次考察收获:一是重访2014年5月周玉树教授发现的三皇岩画,并对其进行断代研究,15米悬崖峭壁之上的三皇岩画依然如故,但没有找到可测年的石英晶体,第二天又重返此处,幸运的是在三皇岩画下找到了适合做测年的人面像岩画样本,通过三点石英晶体衰减因子科学测试、实验室反复验算,人面像岩画制作年代距今在5460-6460年。二是在三皇附近西南发现了古人居住洞穴,洞中找到了古人石枕一块和带十字符号岩刻一块(已送北大做沉淀物年代测试),应该与制作岩画有关。三是在第二和第三洞窟发现了旧石器晚期石铲一枚和带孔桃核55枚(已送北大做碳十四测年4枚)。四是此次考察的三皇资料,充实完善了“三皇研究馆”文案。

四、岩画科研成果在俄罗斯核心期刊及国内官方报刊登载

研究所研究成果4篇,其中国外核心期刊两篇:以《中国赤峰地区无轮廓人面像岩画调查及测年方法实验研究》为题,在俄罗斯教育与科技部主管的《历史与考古》核心期刊上发表,这是中国岩画考古论文首次在此刊发表。与他人合作的《探讨岩画艺术》在《世界岩画研究》登载,《内蒙古老哈河上游云水纹人面像岩画的断代研究》在《内蒙古艺术》刊载,《史前巨幅无轮廓人面像岩画研究》在内蒙古日报首发,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120媒体转载。


五、配合教改讲好岩画艺术鉴赏课

这一选项是在院领导瞄准前沿新特学科、注重实用性进行的教学结构调整,是独立院校创办“名、新”品牌的一项措施。自2014年开始到2018年上半年,公选学生数累计达到3180人,目前如期结业的学生已经达到3127人,其中2018年上半年结业的有472人。